典型案例
About Us
典型案例 首页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京沪高铁计划统计管理系统

 

 

5、计划模块及其它

计划的模块的操作与统计操作的模块一致。以下分别为周计划、月计划、年度计划界面,月计划查询、基础数据单位工程输入界面。

周计划

 

 

 

 

 

 

 

 

 

 

 

 

 

 

 

 

 

 

 

 

 

 

月计划

 

 

 

 

 

 

 

 

 

 

 

 

 

 

 

 

 

年计划

 

 

 

 

 

 

 

 

 

 

 

 

 

 

 

 

 

 

 

 

 

月计划查询界面

 

 

 

 

 

 

 

 

 

 

 

 

 

 

 

 

 

 

 

 

 

单位工程输入

 

 

 

 

 

 

 

 

 

 

 

 

 

 

 

 

 

 

 

5、汇总、分析

由于每日的完成量是每日更新的,及时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平时工作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查询条件,可以随时查询实际工程进度与设计量、计划的对比情况,分析出实际完成与月计划、年度计划的对比完成情况,反馈工程进度是否正常,从而为各工程局和项目经理部领导决策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五)系统优点

计划统计管理系统是一个网络应用系统。要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其它的计算机作为“客户机”。数据统一保存在服务器上。

这里所说“服务器”是一个软件的概念,说某台计算机是服务器,不是说它的硬件特征有什么特殊,而是说它在一套网络应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它的计算机不一样。对计划统计管理系统而言,在用作服务器的那台计算机上安装有数据库和服务程序,用户通过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客户机)登录到服务器,从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获取信息,进行各种操作,最终的结果再保存到数据库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共享。用户在客户机上的操作在Excel 中进行(企业版用户也可在网页上进行),与通常操作一个Excel 文件的方式几乎一样,但背后的事情发生了变化。

计划统计管理系统,利用网络协同作业,是解决计划统计数据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计划统计管理系统有以下十个优点:

1.提高数据准确性

手工制作报表,非常容易出错。采用计划统计管理系统,通过表间公式保证数据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的,基本上可以排除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2.提高工作效率

单机使用Excel,许多情况下对于其他部门、单位等的外来数据需要手工输入、计算以及调整格式。非常麻烦,效率很低。运用计划统计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进行协同作业,可以通过表间公式,自动从其他部门的报表取数、计算,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后,从项目部到工区的计划统计工作人员可以有时间了解现场,一方面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另一方面能提高全体计划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只要增加并发用户,项目部其它部门也可以用此系统进行数据的分发汇总,大范围地提高工作效率。

3.报表、数据集中管理,数据安全

传统情况下,一份报表分别存放在不同地方、人手中,特别是,企业中习惯保存纸张,对Excel文件不保留,造成数据分散、乱,不安全。而计划统计管理系统所有文件均存放在服务器上,文件集中存放、集中管理,能确保数据的完整、存取查阅方便。

4.充分利用数据,提供决策充分依据

传统情况下,报表、数据分别保存在个人或部门手中,决策者需要准确信息时,面临着:决策信息不全,第二获取速度慢。采用计划统计管理系统,企业中的数据可以集中管理,通过帐号登录服务器,查询非常方便,对于管理者来说,决策信息获得迅速而准确。

5.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标准化

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许多企业都进行了ISO9000\ISO14000\OSA18000等国际标准认证,这些保准都需要用记录来证实确实执行了获得的认证。如果选用计划统计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表格,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对于一般的管理,通过计划统计管理系统也可以增进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工作。

6.相对其它的管理系统成功率高

为什么全球的互联网能够形成,而一个企业的ERP却难以成功?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的成功在于:

1)统一标准

    所有的国家、企业要想联上互联网,必须遵守TCP/IP等一系列标准。

2)自主管理

    每个国家、公司都是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网络。

计划统计管理系统采用了类似于互联网的结构:

1)系统管理只管企业公共的部分。

2)每个使用者都可以在遵守企业标准的情况下自主建立自己的报表和授权。

3)会用Excel,就能做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Excel的人很多,做管理和做信息系统能够统一,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快速变化,成功率高。

7.信息化成本低

目前网络已经健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系统,不需过多增加网络和终端设备投入。

其它项目管理平台,动则几十万,而计划统计管理系统只要几万元。其它项目管理平台往往华而不实,建立以后无法真正使用;而计划统计管理系统建立以后,可以通过大家熟悉的EXCEL平台建立一套项目管理系统,操作简单、方便。一学就会。以下是其它项目管理平台与计划管理系统的一个简单对比:

项目

ERP

计划统计管理系统

软件系统费用

硬件系统费用

要求高

一般

培训费用

由于人们普遍熟悉Excel,因此培训费用低。

实施费用

专业人员,费用高

非专业人员可以实施,费用低

维护费用

专业维护,费用高

非专业人员维护,费用低

 

8.维护容易

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持续改进,都需要管理变革,管理变革的形式都会反映到信息系统上。由于计划统计管理系统中,不需要编程就能改变报表,因此,改变报表管理人员就能做,变化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到反映。

9.学习容易

会用Excel,就会计划统计管理系统,不用编程。计划统计系统的人员都会使用EXCEL表格工作,表格转换也容易,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10.即集中管理,又非常灵活

实现了信息系统,通常会带来了不灵活,而企业又是常常变化的。计划统计管理系统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不受固定格式的限制,可以随时增加需要的信息,可以附注信息等等。

总之通过计划统计管理系统,利用较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减轻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四、创新要点

计划统计系统根据目前高速铁路进度管理需要精细化、实时了解工程进展的特殊要求,把进度管理所需要涉及到的主要信息、通过“模板”化的电子表格,进行规范化、流程化。通过分级授权,实现信息的共存、共取,资源共享。此系统消除了信息孤岛及信息的不对称,使各个层级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共有的平台,及时反馈、了解、汇总、分析工程的进展情况。也为整个工程人员配置、资源配置、施工方案的调整,工程的进度预警及时提供第一手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的配置,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

五、使用范围

主要用于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南广铁路的计划、统计等工作。可以通过拓展、制作更多的工作模板,用于项目部其它部门的工程管理。也可以通过推广应用于已中标的贵广、杭州至南京高速铁路或者其它客运专线。

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民航工程等土木工程都可以使用本系统进行计划、统计工作。

六、预计效果及国内外同类成果或管理水平比较

目前在铁路行业计划、统计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个空白,此系统目前处于铁路行业的领先水平。

七、其它说明

根据目前使用取得的良好状况,希望能够尽快推广使用,使得工作效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

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

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MTP”的通用计算公式为:

Em=(Q1Q0)×r - ( I ) F

Em:按“MTP”方法计算出的单项成果经济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

Q1: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实际完成数。

Q0: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数。

Q1Q0:两者的差额。Q1Q0可以代表定额、标准、实测数等等;可以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数。Q1Q0 差量可能是劳动量或实物量或价值量,但最终必须换算为以现行价格计量的价值量。

r为将非价值量Q换算成计算年度价值量所需的一系列换算用数乘积的总称。如Q是产品某原料的消耗定额时,r就等于计算年度的产品产量乘该原料的价格。

:所花的各种实施成果费用之和。

I:实施成果损失费用。

F: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

计算依据:

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总计15个工程局参与建设,按平均每个工程局安排2个人进行计划统计工作,每人月均工资4000元计算。在使用此系统前,每人平均需要每天需花5h进行计划、统计工作,使用此系统后,不用超过0.5h。则每年节省的人工工资约为:

Q05×2×15×365/8/30=228.1

Q10.5×2×15×365/8/30=22.8

R=-4000

实施成果费用主要就是租赁服务器的费用、购买客户端费用。租赁服务器每月1500元,客户端每个1440元,共计16个客户端,服务端12000元,(客户端在此项目使用完可以在另外其它项目应用,在此按两个项目摊销计算),在京沪使用时间按2.5年计算。则实施成果费用每年为:

1500×12+(1440×162000/2/2.523008元。

23008

I0元;F0元。

Em=(Q1Q0)×r - ( + I ) F

  =(22.8228.1)×(-4000)-(230080)-0

  797792

即年均可以节省约80万元。

 

第(1)页

 

第(2)页